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

曾經被遺忘的鹿港






 






 


        1860年(咸豐十年)清廷簽訂北京條約,被迫開放淡水雞籠(今基隆)、安平打狗(高雄)四港與外國通商,中部的鹿港被排除,再次失去重新出發的契機。當時的鹿港已經淤積,不過以長遠的眼光來推論,如果開放鹿港通商,也許後來能引進國外築港的技術,改寫鹿港的歷史。

         打狗英國領事洋行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,包括花欄石雕及圓拱設計,為英國人所設計,不過工匠聘自中國大陸,而建築用的紅磚則從廈門運來,竹節狀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特色。


         建築物整體外觀的四周有連續的半圓拱,轉角處的栱較小而牆柱較大,為穩固結構,轉角的磚柱為雙柱並立。建築物房間內設有壁爐,建物下層內並有高低不一的地下室,此乃建造者當初為因應高低不一的岩石地形所做的空間設計,其主要用途為倉庫或儲藏室,有人錯誤解讀為牢房。


連結鹿港文化古蹟研習資訊http://www.lukang.gov.tw/1022.php?activeID=176&secureChk=6b0893d5371867a97b5d52cb6fac2805&forewordTypeID=192



2 則留言:

  1. 您好:
    我是中央大學的謝小姐,跟您確認,4/28可以送上次說的導覽資料到立德嗎?
    4/29我們會到立德做會前事宜,若有任何問題,可以聯絡我,0926-770689,有勞您了,感謝您!
     

    回覆刪除
  2. 70份的鹿港介紹摺頁我已經準備好了,我會於4/28前送到立德,我就住於立德附近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