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

休魚 更要讓大海休養生息





今天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有我投稿的一篇文章「休漁 更要讓大海休養生息」



本想投稿鹿港時報,但考量內容不是地方性,所以選擇發行量最大的報紙




文中(無知?)應是編輯者認為人類對海洋資源錯誤的認知而加入的




全文連結如下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may/13/today-o5.htm


4 則留言:

  1. 老師您好
    拜讀您大作 時有同感
    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 本為人類生活型態
    個人淺見 所謂補貼只能治標 畢竟一家子口要為生呢
    如果在轉業輔導上在下點功夫  可能狀況會好些吧
    謝謝老師分享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台灣目前的漁港大部分努力轉型為觀光或生態教學,王功漁港讓遊客乘坐採蚵車,芳苑的牛車也打出知名度,漁民也因此多了一筆收入。
    目前從事漁業捕撈的漁民,大都年紀已大,轉型不容易。現今政府比較重視養殖漁業,因須有相當的技術,所以比較有年輕人加入。
    感謝您的回應~

    回覆刪除
  3. 觀光漁港目前在台灣日益增多 存在面貌各有不同
    日前有新聞指出海洋垃圾增加非常快速  我想在作觀光之際
    對業者對客人 應有教育之認知
    而且有些觀光模式 是否也打擾了真正水中的居民呢?
    養殖漁業目前是台灣出口大宗之一  技術成面夠純熟
    輾轉到大陸投資甚多 
    不管轉型 或轉業 考慮層面真的是廣泛
    只希望 人漁之間尋得平衡點 互蒙其利方是
    謝謝老師
     

    回覆刪除
  4. 今天到王功漁港生態體驗共三間國小(9台遊覽車),每台大約40個學生,我剛帶團回來。
    這個生態體驗正夯,明天星期三 國小上半天,所以有8台遊覽車來自台中市的國中學生。因為國小上半天,所以下午有北斗的螺青國小謝主任,跟我預約該校老師的海洋戶外生態體驗。
    這是目前王功漁港轉型成功的地方,我也把我多年的知識傳承給當地協會的解說員。豐富的知識內涵,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。
    海洋垃圾污染的問題,目前全世界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
   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H4x2lXt89Y&feature=share
    台灣的養殖漁業正發達,未來當然會許多競爭的國家,但是魚飼料(魚油)的來源也是來自魚類,所以飼料也一直上漲。
    政府注意到這些複雜的層面,所以擬定未來往精緻的觀賞魚發展,它有「三少二高」的特點,也就是用地少、用水少、飼料少,技術高,經濟價值高。
    多樣性的漁業發展,大部分是漁民用心開拓的,政府再接力輔導。
    總之,台灣漁民身上流著先民奮鬥的精神,我非常的敬佩。

    回覆刪除